见习记者/姚锐 通讯员/耿伊潇
 
  在海口海关,记者看到这样一份履历:从警23年,侦办各类刑事、行政案件50余宗,总案值约52.4亿元,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个人嘉奖10次,2011年获得“全国海关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他是牛新宁,1993年7月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后就参加公安工作,现任海口海关缉私局侦查处副处长。
 
3.2连续破获案值50亿元特大走私煤等走私案件
  海口海关查获特大摩托车、汽车配件走私案
 
  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有着一个关于付出与奉献的故事。
 
  嫌疑人眼中的“那颗钉子”
 
  缉私一线经常是“血雨腥风”,但对于牛新宁来说,这早已是“家常便饭”。他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把一件件急、难、险、重案件都办成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铁案。
 
  他曾主持和参与侦办了案值13.76亿元的“2·26”系列走私越南煤案、案值8.06亿元的“1·04”特大走私蟒蛇皮案等海关总署一级挂牌督办案件,案值3.38亿元的海口中渔公司走私冻海产品案、案值2.1亿元的“7·29”特大走私汽车天窗和电子产品案、案值2亿元的“5·15”特大走私园林工具及配件案等海关总署二级挂牌督办案件。
 
  2015年年初,海口海关缉私局侦办走私冻海产品案时,因为案件主犯具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大部分证据均被销毁,侦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牛新宁带领专案组人员连续奋战十几个昼夜,反复梳理查扣书证和电脑、手机中的资料。
 
  “因为资料多且内容涉及面广,我们都看晕了。”当时一同办案的缉私警察说,越是大家没有耐心的时候,牛新宁越是冷静。他带领专案组成员一遍遍梳理案件,明确分工,终于在其中的一个电脑里发现隐藏文件,而且是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关键证据。
 
  牛新宁即刻带领专案组警员出发,到广东、广西和海南多个市县调取证据,最终将初步预估案值30万元的小案扩案至案值3.38亿元的海关总署挂牌督办案件,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10名,重拳打击了出口骗税走私犯罪分子。
 
  2016年,海口海关侦办“2·26”系列走私越南煤案,作为该案主要负责人,牛新宁连续加班4个多月,带领专案组民警行程3万余公里,摸排相关人员近1000人次、公司50多家,梳理排查电信资料50余万条,银行账户信息20余万条,最终锁定吴某等4个主要涉案团伙。案件涉案人员众多、涉及地域广、执法环境复杂,需要跨关区、多警种联合行动,这在海口关区尚属首次。
 
  为确保收网行动顺利开展,牛新宁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与同事反复推敲抓捕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行动当日,他担任抓捕组组长,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成功捣毁了4个长期活跃在广西、海南等地的走私犯罪团伙,斩断了越南劣质无烟煤走私进境的通道。该案案值13.76亿元,是海关缉私部门侦办的最大一起走私煤案。“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我们为这一个案子就辗转行程达3万多公里,比长征路还长呢。”牛新宁打趣地说。
 
  今年以来,牛新宁和同事们又接连破获案值14.6亿元的“HK1701”走私宝石案、邮递渠道走私进口大麻案等一批大案要案,对走私分子形成了很强的威慑力。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每次接到重大案件,他都主动请缨担任抓捕组组长,带头冲在最前面。”牛新宁的同事们说。
 
  2014年,海口海关行邮部门先后两次在寄往三亚同一收货人的邮包中发现夹藏毒品。为了顺利侦破案件,专案组决定由民警化装成邮政投递员投递包裹,引犯罪嫌疑人出现实施抓捕。
 
  该案抓捕对象是1名黑人男子,身材高大。牛新宁主动要求担任“投递员”,在经过数次电话试探后,犯罪嫌疑人终于出现在取件地点,牛新宁趁其签收包裹的间隙,将其撞倒,在其他参战民警的协助下将其制服,成功打掉一个由非洲籍黑人组成的毒品走私团伙,共缴获大麻约5.8千克、海洛因349.5克,有力遏制了海南省邮递渠道毒品走私进境的势头。
 
  作为侦查部门的“当家人”,牛新宁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行动,用心管理着这个“家”。他严格机制建设,主持制定了刑事案件操作指引、现场搜查操作规范、涉案财物管理细则等一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缉私刑事执法活动;针对侦查处民警长期出差办案的工作特点,创立了“微信学习法”,鼓励大家在工作间隙学业务、学理论;对于年轻民警,他毫无保留传授经验,敢于压担子,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由于长期在缉私一线工作,生活没有规律,根本无法保障按时吃饭休息,牛新宁患上严重的胃炎、胃溃疡。在一次办案过程中,牛新宁胃病发作,险些昏倒,身边的同事连忙把他送到医院,可是在打完点滴后,他又出现在办案现场。同事们说他是“拼命三郎”,而牛新宁却觉得在缉私队伍中做到不掉队既是本分,也是责任。
 
  朋友眼中的“冷面警官”
 
  走私与反走私交锋越是激烈的地方,腐蚀与反腐蚀斗争越是尖锐复杂。
 
  “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要做好和走私分子长期做斗争的准备。”牛新宁深知自己所处的位置,交朋友向来都是慎之又慎。加入缉私警察队伍这些年,他拒绝过走私分子为求情送来的礼品,拒绝过同学为帮别人打探消息发来的邀请,拒绝过亲戚让他行个方便打来的电话。有时候亲戚朋友受别人委托向牛新宁打探案情,他就予以严厉批评。
 
  “不过现在好了,找我了解案情和求情的人越来越少了。”牛新宁笑着说。“不看、不听、不问、不说”,这是牛新宁对家人的要求,也正是这样的“冷面”,换来了他办案时的公正无私、无所畏惧。
 
  家人眼中最“远”的牵挂
 
  牛新宁常对新入职的同事说,缉私警察不光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还要做好随时为“大家”牺牲“小家”的准备。
 
  多年来,牛新宁与妻子工作生活相隔两地,只有节假日才能与妻儿短暂团聚,但办案一线哪有什么真正的节假日,有时为了案子加班,他甚至几个月都不能回趟家。
 
  提起儿子,牛新宁满怀内疚。“儿子有一次生病住院,我正在出差,一天都没有陪过他,只能抽空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2015年“百日攻坚战”期间,海口海关缉私局开启“5+2”、“白加黑”模式,缉私民警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孩子中考,牛新宁不能陪同;孩子上学,他不能照顾;孩子有了新朋友、新进步,也不能与他第一时间分享……“既然选择了缉私岗位,那么做好缉私工作不光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牛新宁说。
 
  (本文刊载于《人民法治》2017年5月号)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