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爽
 
  2017年的两会已落下帷幕,各种热点问题备受关注,但其中有一个话题关注和讨论热度始终持续不减,那便是雾霾的治理问题。
 
  过去一年,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湛蓝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成为一种奢侈品,“十面霾伏”“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等关于雾霾的调侃词在微信微博广为流传,尤其在岁末年初,严重的雾霾天气几乎席卷中华大地,在雾霾严重地区,伸手不见五指、仿佛身处“仙境”不再是一种调侃,而成为生动形象的写照,我们必须承认,雾霾已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如何捍卫自己的呼吸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渴望用两会的东风“吹”走雾霾,我们渴望在这场雾霾治理的持久战中尽快取得胜利,因为相比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等其他民生问题,治理雾霾,已刻不容缓。
 
  治理雾霾,政府应该是主导,这是这场战役中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等、靠、要是无济于事的,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治起、加大整治力度、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问责机制等这些举措才是明智之举,在这个过程中,当务之急是精准治霾,从源头上治起,找到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才能更好地防治。根据报告指出,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城市污染等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构成,但这是内因,低风速等不利的气象条件成为了雾霾形成的外因,这就加剧了雾霾形成问题的复杂性和治理的艰巨性,因此科学施策、多措并举迫在眉睫。在政府主导下,应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正确处理发展与治理的关系,并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推行问责机制,这些举措多管齐下,精准发力,我们才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纵观国外治霾的成功案例,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中,公众的参与和配合才是制胜的法宝,我们的确是雾霾的受害者,但同时也是发展成果的既得利益者,我们不能与雾霾的形成完全撇开关系,更不能将治理责任完全抛给政府而选择置身事外,这不是为政府推卸责任,而是想要享受治霾成果,我们必须参与进去,并全力地理解、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这场治霾的攻坚战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作为公众,不能做旁观者,抱怨、失望和嘲讽都使不得,我们应和政府站在一起,清醒地认识到治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即使自身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也要积极参与进去,有效行使表达和监督的权利,并从自身做起,选择绿色出行,注意节能环保,为蓝色的天空和新鲜的空气作出自己的努力。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雾霾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力支持、积极配合治霾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齐心合力才能将“霾”吹走,才能拥抱蓝天,留澄澈于天地间、心间。
 
  2016年12月21日,北京进入雾霾红色预警以来污染最为严重的第二天,多处监测点临近爆表。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几度“霾没”。图为颐和园晴天与重霾对比(中新社发 樊甲山 摄)
 

责编微信:cctvs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