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7月20日电(记者娄辰 寇瑞卿)兴水利,治水患,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记者近日在部分地区采访防汛工作时发现,不少中小河流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当前正是“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这些薄弱环节随时可能酿成堤毁人亡的人间惨剧。

    不少地方干部把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归因于地方财力不足。采访中一名防汛一线干部就曾反问记者:“我们这里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很少,拿什么钱去治理中小河流?”

    我国对河流实行分级管理,中小河流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对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动辄几千万元的治理资金确实是一个难题。

    不过,财力不足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面是,兴修水利究竟被地方政府摆在了什么样的位置上。事实上,许多中小河流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治理,除一些官员所强调的财力困难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重视不够、兴趣不大,单等着受灾后向国家伸手。

    在江西,计划5年建成的景德镇城市防洪大堤,10年后资金花去了70%,而工程量却完成不到一半,致使当地群众频遭水患。究其原因,不是没钱,而是把钱用在搞景观工程上了。为了继续完成这一工程,地方却又把手伸向了中央,以至于当地群众指责相关部门“原来有钱不实干,现在要干说缺钱”。

    更为普遍的情况是,一些地方抱着“等靠要”思想,只做规划,却不行动,一齐把眼睛紧紧盯向中央,把“跑部进厅”、争项目争资金当成最要紧的事,就是不肯行动起来。

    对那些财力确实有限的地区,国家已经着手加大投入。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中小河流投入和治理;2009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中小河流整治资金,还做了全国重点中小河流的整治规划;今年7月8日,中央召开水利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加大财力投入,在5年内治理5000条左右中小河流。

    但是,也应该看到,水利资金“僧多粥少”,这就决定了地方不能有丝毫“等靠要”的心理,必须在争取中央财力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从长远来说,还应建立一种良性机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小河流分级管理中的责任,并建立合理的考评与奖惩制度,奖勤罚懒,破除“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完)

责编微信:cctvsmedia
相关阅读
普通文章以数字司法实现数字正义
普通文章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进路与未来面向
普通文章网红景点存在虚假和过度宣传问题
普通文章[组图]冰城公安:“5·15”经侦宣传日捂一捂百姓“钱袋子”
普通文章关于哈尔滨第33届“哈洽会”期间 交通出行提示
普通文章[组图]哈尔滨市阿城区公安局禁毒大队全面开展精麻药品专项宣传和检查工作
普通文章[图文]收藏起来时时对照!六项纪律“负面清单”之生活纪律篇
普通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普通文章政论片《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普通文章[图文]拒收人民币现金,这7家单位被处罚
普通文章失德教师欲删除自己的网络词条被驳回
普通文章一电商平台基础岗位员工受贿超9200万元 惊人黑灰产业链曝光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未注明 “来源: 中法视窗(www.chinafz.org.cn)”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邮箱:kx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