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4日讯 目前,像LV的女包或者国际品牌的衣服,在国内一线大城市专卖店的零售价高于在欧美市场出售的价格。为什么国内的价格反而更贵?张军昨日发表博文分析了其中的个中缘由。文章称,国际奢侈品价格境内外倒挂,关税只能解释很小一部分,更多是由“攀比效应”的驱使产生。

    文章称,在中国,对这些品牌需求的价格弹性比欧美小。经济学显示,同样一个东西,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地方,则可把价格定高些,这样的技巧可以多挣钱。

    文章指出,在中国的大城市,不仅那些真正有钱的人去买LV,即使那些月收入并不算很高,但愿意挤压其它开销而省出钱来的上班族女孩子也希望手上能挂着LV。因为这样,这些奢侈品其实在我们这里的特定市场上就几乎变成了必须品,价格弹性变小的道理便可解释。

    文章指出,在发达国家,高档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更多地产生于经济学家所说的“虚荣效应”(snob effect)。由“虚荣效应”的驱使,某一品牌别人购买的越多,自己购买的欲望越小。高档奢侈品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而在我们对一些高档奢侈品的消费需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个人需求的“攀比效应”(bandwagon effect)。

    文章称,与“虚荣效应”不同,“攀比效应”是指消费者之所以对某个品牌产生消费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他人也购买了这一品牌。实际上,“攀比效应”主导一些高档奢侈品的消费恐怕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高端消费品市场的一个鲜明特征,“攀比效应”的主导使得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档奢侈品不断演变成必须品。因此,在发达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上,国际一线品牌奢侈品的价格可以策略性地倒挂,就不奇怪了。

    

    博文地址:http://prozhang.blog.sohu.com/165891044.html

    作者简介

    张军,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